声明:有些资料是我搜集整理或者花钱购买的,有些资料是我创作的,仅供各位家长辅导参考或老师研究学习、班级使用,不建议商用或其他用途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 年曲 许锋 ①腊月到正月,离年越近,风越紧,雪越飘。千里戈壁,白茫茫一片,玻璃上,露结琼花,灵巧工致。 ②鼓声隐隐传来,密集而深沉。是练习的鼓声,为迎接年,欢庆年。这样的声音,城里有,乡里有,村里也有。鼓手青壮年居多,也有上了岁数的人,年龄不是坎儿,只要举得起鼓,甩得动鼓、击得了鼓。新鼓手亦步亦趋,向老鼓手学习,一时间,陇原大地,由东而西,鼓声...
声明:有些资料是我搜集整理或者花钱购买的,有些资料是我创作的,仅供各位家长辅导参考或老师研究学习、班级使用,不建议商用或其他用途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年曲
许锋
①腊月到正月,离年越近,风越紧,雪越飘。千里戈壁,白茫茫一片,玻璃上,露结琼花,灵巧工致。
②鼓声隐隐传来,密集而深沉。是练习的鼓声,为迎接年,欢庆年。这样的声音,城里有,乡里有,村里也有。鼓手青壮年居多,也有上了岁数的人,年龄不是坎儿,只要举得起鼓,甩得动鼓、击得了鼓。新鼓手亦步亦趋,向老鼓手学习,一时间,陇原大地,由东而西,鼓声连缀。沉寂的古道生动起来,黄河的水激荡起来,心里的歌儿欢唱起来,和着几十面、几百面鼓的声,演绎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。
③击的是赫赫有名的太平鼓。在人们翘首以盼中,百名鼓手高举红漆彩鼓,列阵待发。号令既出,鼓手宽肩挂鼓,左手紧中鼓环,右手麻条击鼓,忽跃忽骑,忽闪忽展,忽挪腾跌宕,忽鹞子翻身,声如滚滚春雷、奔腾万马。
④陇原的年,被红红的剪纸映衬着。村子里的妇女们,从抽屉里取出趁手的剪刀,上油,擦亮。偏头看窗,听雪,构思要剪的图案。
⑤卯兔迎春。“小兔子乖乖,把门开开。”哼着儿歌,心里谋划布局。一手捏红纸,一手上下穿梭。脑袋鼓一点,眼睛瞪一点,身子弓一点,尾巴弯一点。不一会儿,好了。两手轻轻一提,红纸屑像雪花一样散落。贴上玻璃窗,掩住霜花,小兔子活了,红红的身,笑笑的脸,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,白茫茫的天空。
⑥剪纸,代代传承。平素喜上必用,春节时,更是家家户户要贴剪纸窗花。日月星辰、山川河流、花鸟鱼虫、故事传说,或剪,或刻,或凿,或三者并用。一张薄薄红纸,一双纤细巧手,阳剪、阴剪、阴阳剪、对称剪,图案或古拙质朴,或粗犷奔放,或简单明快,或线条洗练,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。摸索实践中,民间艺人还推陈出新,创造新技法,用于窗花、门花、顶棚花……黄土高原千姿百态的民俗民风得以展示,新时代生活的情趣与诗意得以传递。
⑦每当年来的时候,乡下红彤彤一片,人们要“跨火堆”——来到户外开阔地带,拢起一堆又一堆麦秸秆,点燃,一时火光明亮。男人一个箭步,女人一道弧线,跨过去,喝彩声起。小孩子也勇敢地一跃,发出快乐的呼喊。要“送火把”——各家扎一个草把,放在大门口,从屋里引火,点着草把,送出门,送得越远越好。要“烧石头”——碗口大小的石头洗净,放在灶火内烧得红亮。取出置于盆中,浇上半碗黑醋,立时醋酸称漫。再端着盆,沿各房间四角转个圈儿。出门,往门槛上淋点醋,关门,“圈醋”……陇原东西蜿蜒,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但人们走向年,走进年,都想年年如意,如意年年。
⑧年饭,传统美食纷纷归来。主妇烧了馍馍,捞了油果,蒸了枣卷。“初一的饺子,初二的面,初三的窝窝子顶上天”。饺子是韭黄肉馅儿,兰州榆中、七里河、西固的韭黄,根根健劲,娇艳金黄,远近驰名。面是臊子面,肉、黄花、木耳、蛋花、豆腐、蒜苗、土豆、胡萝卜,百味杂陈,汤香面长。还有拉条子、窝窝子、天水扣碗子、陇南九碗三行子、武威爆炒羊羔……陇上行,丝路无处不飘香。
⑨过年,又过年。陇原的年,连天灯火,古道月照,满地琼瑶。黄河两岸,风搅长空,素雪飞花,爆竹声、璀璨的烟花,于人们的盈盈笑语中此起彼伏。隐隐,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,依稀望见,春风已度玉门关……
(摘自《人民日报》2023年1月25日有改动)
1.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本文写了陇原哪些过年的习俗?请简要概括。
2.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用了儿歌和民谣,以下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( )
A.儿歌和民谣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,语言活泼,节奏鲜明,让人感到愉悦和欢快。
B.儿歌和民谣能增强文章趣味性,吸引读者,同时也由于语言低幼化,降低了文学品位。
C.妇女们哼着“小兔子”儿歌,剪着“小兔子”窗花迎接新兔年,幸福的状态溢于言表。
D.表现传统美食的民谣写出了陇原民众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,也体现了过年的幸福快乐。
3.第③段画线句是对击鼓场面的描写,下面一段文字也同样描写了击鼓的场面,你更喜欢哪一处描写?请说说理由。
【链接】
“骤雨一样,是急促的鼓点;旋风一样,是飞扬的流苏;乱蛙一样,是蹦跳的脚步;火花一样,是闪射的瞳仁;斗虎一样,是强使的风姿。黄土高原上,爆出一场多么壮阔、多么豪放、多么火烈的舞蹈哇——安塞腰鼓!
(刘成章《安塞腰鼓》)
4.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。
贴上玻璃窗,掩住霜花,小兔子活了,红红的身,笑笑的脸,好奇地看着窗外白茫茫的山梁,白茫茫的天空。
5.诗人王之涣在《凉州词》中说“春风不度玉门关”,而文章的结尾却说“隐隐,绵亘的驼铃声又传来,依稀望见,春风已度玉门关……”。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?
【答案】1.击太平鼓;剪纸、贴窗花;跨年活动;做年饭。
2.B
3.示例一:我更喜欢《安塞腰鼓》的场面描写。作者用一组比喻句组成了排比,生动地写出了打腰鼓时的声响、阵势、风姿、激情等,节奏分明,铿锵有力,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壮阔、豪放和火烈,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。示例二:我更喜欢本文的场面描写。作者用活泼有力的短句,写出了击鼓的动作之疾速,活泼灵动,简洁明快,也表现了陇原人迎接年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4.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,把剪的“小兔子”人格化,赋予其人的情态,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过年时,妇女剪的兔子生动可爱的特点,表达了作者对剪纸技艺的赞叹之情。还运用叠词,表现小兔子的活泼可爱,也表达了过年的喜庆氛围。
5.①过了年,春风来了,春天就要到了;②和过去相比,陇原的人们已过上了像春天一样温暖幸福的生活;③党的惠民政策如同春风一样惠及陇原的民众;④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,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。(答出两点且大意正确即可)
【解析】1.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。
从第②段、第③段可知,陇原的过年习俗:击太平鼓;从第④段、第⑥段可知,陇原的过年习俗:剪纸、贴窗花;从第⑦段可概括出陇原的过年习俗:乡下的跨年活动;从第⑧段可概括出陇原的过年习俗:做年饭。
2.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。B.“也由于语言低幼化,降低了文学品位”有误,儿歌和民谣简洁、生动,使文章的的语言更加简练、有力,并不会降低文学品位;
3.本题考查句子赏析。
画线句使用活泼有力的短句写出了击鼓的动作之疾速,活泼灵动,简洁明快,表现了陇原人迎接年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。
《安塞腰鼓》选段运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,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安塞腰鼓震动天地的声响,从视觉角度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动态场景,突出了其火烈、壮阔、豪放的特点。排比修辞,句式整齐,具有韵律美和节奏感,更增添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壮阔。
4.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与赏析。点名写作手法以及其作用,还有文章主旨、思想情感。
5.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。字面义+文中义+象征义
码字不易,感谢阅读
等你关注♥
END
作者介绍
李萝卜,教育硕士、后天型码字员。践行长期主义,左手生活、右手成长。
❤关注我,打怪成长路上不孤单 ❤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